创新发展求“二次飞跃”——吉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4-03-31   阅读数(
  上世纪80年代,吉林省曾为全国气象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先行先试的带头作用。2011年5月,实现“二次飞跃”、在不发达省份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课题摆在了吉林省气象局党组的议事桌上,吉林气象事业跨入第二个飞跃期。

  不是试点省但要与试点省同步推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吉林省局党组结合省气象事业“二次飞跃”指标体系建设,制定了《吉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长春、吉林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方案》《吉林省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吉林省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估标准》。省局党组明确提出:“吉林省虽然不是气象现代化试点省,但要与试点省同步推进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

  2011年7月5日,中国气象局和吉林省政府在长春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吉林省公共气象服务,就吉林省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气象能源开发暨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开展合作共建。2013年8月8日,中国气象局和吉林省政府在北京召开省部合作联席会议,共同谋划进一步丰富合作领域、推进吉林气象现代化工作。

  在2012年以来的全省气象工作会议上,“扎实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成为主旋律。2012年到2013年,吉林省局4次召开现场会部署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

  谈起气象现代化带来的变化,通化县气象局局长张艺深有感触:“这几年吉林气象现代化的成就得益于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全面做好了‘三化’支撑这篇大文章。”  

  试点先行为气象现代化探索新路子

  2012年3月23日,长春市民一觉醒来,发现社区LED显示屏和出租车LED顶灯上出现了实时天气预报。这是长春市局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一个具体举措。

  长春市气象局在现代化试点工作中,以精细化数值预报、城乡一体化气象服务为重点,突出气象现代化的“软件”建设,发挥省会城市气象局对全省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建设的“龙头”作用,建立了全省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和多尺度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开展了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建立了城区自动降雪观测网,开发了城市积涝监测预警系统、冬季城市供暖气象服务系统、长春市气象服务网站和手机版气象服务客户端。

  吉林市气象局在试点工作中则突出了气象现代化的“硬件”建设,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工程等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工程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项目分别被吉林市政府列为市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和百件民生项目,投资超过1亿元。

  通化县位于长白山深处,是特产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区。2011年,县政府投入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12年6月,县政府投资在县气象局建成通化县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全县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事务,并配置气象公益性岗位12个,占职工数的三分之二。如今,气象公益岗位的设置已经成为一种“吉林现象”。

  辽源市气象局完成了数字气象系统框架和功能建设,气象被纳入“智慧辽源”行动规划。2013年3月,辽源“气象灾害防御及为农服务综合业务平台”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气象服务一键式发布。

  2013年7月26日,汪洋副总理在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等领导陪同下视察吉林省气象局。该局重点汇报了气象现代化工作,得到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

  防灾减灾气象成为排头兵

  2012年3月,吉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建立了“政府主导、预警先导、分类指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和三级防御指挥体系。省安委会制定实施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2013年11月1日,省政府颁布实施《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吉林省气候可行性论证若干规定》,其中,后者成为国内首个气候可行性论证政府规章。

  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工程等五大重点工程的建设拉动了气象现代化。全省人工防雹保护区面积达到2.8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雹灾损失约3亿元。人工增雨作业面积覆盖10余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降水16.9亿立方米,增加经济效益近10亿元。

  延边气象塔于2013年12月建成。随着延边新一代雷达站投入使用,全省雷达网建设完成,除极偏远山区外基本扫清雷达盲区。

  2013年底,全省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3.6%;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农田小气候站基本覆盖粮食主产区;开通了10余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橙色及以上预警实现全网、全覆盖发布;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全国最高。

  榆树市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2013年4月22日,榆树市政府投入资金和运行经费在24个乡镇建设防雹站、加密气象自动站、气象信息服务站“三站合一”的气象工作站,成为“七站八所”的一部分。榆树市副市长孙忠兴赞扬说:“以前是市政府指挥全市农业生产,现在是气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在指挥‘天下第一粮仓’的农业生产。”目前,“榆树模式”正在全省各地推广。